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行 > 驴行

专家:中央不应指望央行去解决结构性问题

2014-02-25 18:17:52 来源: 人民网 发布:
摘要:冯建林事实上,农业和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其对资金的吸引力不高。它们弱势地位并非源于货币信贷政策,而是与自然条件、经营机制、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关系较大。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复杂,各种问题交织。这个时候,进行宏观决策更要力求准确把握形势,抓

冯建林

事实上,农业和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其对资金的吸引力不高。它们弱势地位并非源于货币信贷政策,而是与自然条件、经营机制、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关系较大。

  

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复杂,各种问题交织。这个时候,进行宏观决策更要力求准确把握形势,抓住问题的本质。下面,举几个例子作讨论。

  就业形势到底是好是坏?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虽然近几年中国经济明显减速,但就业形势很好。2011-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1221万人、1266万人和1310万人,增幅远高于经济两位数增长的2003-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一直稳定在4.1%。不过,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11年1月以来,16-24岁青年失业率一直高于城镇全口径的失业率,并且逐月升高,到2013年10月已超过9%,比2011年1月高3个多百分点。就业形势到底是好是差,是宏观决策者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依照人社部数据对就业形势作判断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如果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可信的,青年失业率真的已超过9%,则中国经济目前增速已低于潜在增速。

  房地产风险到了什么程度?

  中国房价之高,恐怕是发达国家的人们无法相象的。高房价已严重扭曲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态。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包括不少决策者)认为中国房价可以继续涨下去,似乎上不封顶。然而,不幸的是,一个充满投机的市场肯定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崩盘。中国房地产市场应该也不例外。目前,一些三四线城市造出了空城,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入量也已明显减少,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已经是一个现实的风险。对此,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把问题想点严重一些,尽快采取措施逐步化解。如果政府认为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市场不会出大问题,甚至对房地产风险不以为然,继续为获得高额土地出让收入而纵容地价和房价,则中国房地产泡沫就只剩下最终破灭一个出路了。

  要研究改革的风险、负面影响和次序问题

  毫无疑问,中国必须全面深化以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改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打开新的发展空间。然而,凡事都一分为二。有些改革,从长期看是必须的,但短期内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比如,推进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已导致利率上行,不利于稳增长。比如,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制度,短期内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稳增长。因此,在协调稳增长和促改革的关系问题上,首先要研究各种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可能影响,避免集中出台不利于稳增长的改革措施,而是把这些改革分散推出。

  另外,改革的顺序也很重要。实现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其实质是让人民币参与全球货币竞争。而这背后,要以经济实力做支撑。目前,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很大,但技术水平落后,多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在未能做强实体经济之前,急忙把中国经济这条木板船拉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深水区,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调结构的有效办法是什么?

  中央要求调结构。各方面也一直在努力,出台的调结构政策不计其数。不过,似乎很少人对结构问题的病根作出过令人信服的分析。调结构的核心问题是改善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是要扩大内需和提高服务业比重。实际上,扩大内需和提高服务业比重是同一个问题。服务业是供给和需求同时实现的。服务业比重增加,就意味着对服务消费需求增加,消费占GDP的比重也就增加了。因此,说到底,调结构就是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消费不能只是买家电和汽车,而是应该结合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居民对服务消费需求。目前,随着营改增试点的扩围,服务业运行的税收环境在改善。但是,很多服务行业还存在行政垄断。不打破这些垄断的桎酷,服务业就没有活力,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发展。不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就永远无解。

  央行在促进结构调整能起多少作用?

  货币信贷政策本质是总量政策。不过,为了调结构,央行一直在作不懈努力,比如支持涉农信贷和中小企业信贷,比如发挥汇率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等。

  事实上,农业和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其对资金的吸引力不高。它们弱势地位并非源于货币信贷政策,而是与自然条件、经营机制、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关系较大。解决农业和中小企业的问题,从根本上看,是要创新经营体制,改进产业和财税等政策。逼着资金流入农业和中小企业是对市场机制的扭曲和破坏,也不会起到多大作用。

  美国人说,中国的汇率政策让中国企业获得了不正当的竞争优势,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央行似乎赞同这个观点。然而,一些外贸企业的成本优势主要源于税收减免、用地优惠、用电优惠、野蛮用工、低成本排污等等。政府应该尽快清理和取消对这些企业给出的不合理优惠政策,尽快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可惜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努力还不多。央行无法清理不合理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也不便出面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但又希望为促进外贸结构调整尽一份力,于是,汇率成了央行的着力点。我个人认为,用汇率工具去纠正外贸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恐怕不是对症下药。

  政府部门的分工要合理。中央不应指望央行去解决结构性问题。央行自己也应该更加关注总量问题,特别是就业和通胀问题。

  (本文作者冯建林 北京福盛德经济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