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刚过,全国各地遭遇高温天气,进入“烧烤模式”。预防中暑有啥妙招?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朱华栋解释,中暑在世界各地都可能发生,人的耐热性确实有一些区别。在高温环境里,第一周发生中暑的几率最大,因为这时候人对高温高热高湿的环境还不耐受。如果温度持续一段时间,人反复进行适应训练,耐热能力就增加了。如果天气很快凉爽了,两三周以后,人的耐受性又下降了。
朱华栋介绍,中暑主要因为在特别炎热的天气里,人体散热和产热的平衡被打破了。像老年人、儿童、精神疾病和慢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如果发生了中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会比较高。朱华栋说,很多老年人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这些老年人对热不是特别敏感,有的老年人发生中暑的时候,穿得特别厚,“前几天,我们收治了一位热射病患者,老人在非常炎热的情况下,遛弯的时候还要穿着毛衣毛裤。由于老年人对热不敏感,再加上有基础病,只要发生了中暑,就非常容易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此外,清洁工等工种,由于长期在室外活动,再加上做一些体力活动,更容易发生中暑。
如何防治?朱华栋提醒,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里,要更关注天气预报。气温明显升高、湿度特别大,是中暑的危险信号,应尽量避免外出,还要尽量多喝水。很多病人出汗比较多,水分来不及补充,而汗液中又丢失一些盐分,就容易突发抽筋等情况,医学上叫热痉挛。此外,夏天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睡眠、饮食清淡,这对增强疾病抵抗力非常重要。室外工作人群要做好防护,戴遮阳帽、穿宽松衣服,如果有头晕等中暑先兆,最好及时躲到阴凉环境里,避免进一步恶化。
如果有人出现抽搐、昏迷,体温居高不下,这就非常严重了,临床上叫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正常人的体温不超过37摄氏度,发生热射病时,人的体温会达到40到42摄氏度,有的甚至把体温表冲破。这样的病人,往往会有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的意识障碍,叫不醒,这就是重度中暑,要在第一时间联系专业急救人员,尽快送医院。到医院之前,最好先把病人放到阴凉的环境里尽量降温。
应对中暑,重在预防。天气无情,千万别硬扛!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26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