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

失衡的景区:期待走出“冰火两重天”

2017-09-01 08:22:08 来源: 光明网旅游 发布: no1
摘要:  失衡的景区:期待走出“冰火两重天”  8月20日,家住重庆石柱县的陈安菊(化名)坐在自家的院坝里,开始计算自己再次去往昆明打工的时间。她告诉记者,春节后她已经去往昆明打工,只是5月初时又回到了乡里,忙过了三四个月后

  失衡的景区:期待走出“冰火两重天”

  8月20日,家住重庆石柱县的陈安菊(化名)坐在自家的院坝里,开始计算自己再次去往昆明打工的时间。她告诉记者,春节后她已经去往昆明打工,只是5月初时又回到了乡里,忙过了三四个月后,她将再次踏上外出打工的路途。

  陈安菊所在的乡,其他人也是按着这样的节奏忙碌着:春节后出去打工,初夏返乡,忙过夏天又再次踏上打工路,直到来年春节前夕返乡。他们为什么宁愿在夏季多返乡一次?原因就在于,夏天的高温天气催热了家乡农家乐旅游。

  仅火爆3个月的农家避暑游

  5年前,陈安菊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成了景区,加之因为地处高山上,盛夏时节气温保持在25℃左右,一夜之间成为了周边热门的避暑胜地,于是,游客们纷至沓来,宁静的乡村一下热闹了起来。“来避暑的人多了,自然就要吃住,家里的房子反正也是空着,不如拿出来改成农家乐,接待前来避暑的游客。”陈安菊和同乡看到了商机,开始把自家的空房收拾出来改成农家乐和避暑房。

  记者在陈安菊所在的乡走访,整个乡目前有近50栋农家小楼改成了农家乐和小旅馆,每栋农家小楼均有15间左右的房间。陈安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间屋可以住2人,租金是每个月包吃住2000元/人,一间空房就是4000元/月,如果按照6月~8月的避暑旺季计算,3个月就是12000元,15间空房如果全部住满,收入可以达到18万元左右。”陈安菊告诉记者,生活的地方没有成为景区、没有人前来避暑时,他们全年在外打工的收入最多也只有10万元。

  当丰厚的收入摆在陈安菊和乡民们的面前时,没有人会拒绝,所以,她们宁愿一年两次返乡。

  既然有这么多游客来吃住,为什么还要出去打工,就留在家里经营多好?当记者提出疑问后,陈安菊摇了摇头,“8月份一过,就几乎没人来了。”记者也注意到,从8月中旬开始,避暑的游客就纷纷踏上了回家路,整个夏天始终热闹的乡里也逐渐恢复了宁静,那些避暑房再次被空置了下来。

  原来,陈安菊所在的乡在最初制定旅游开发定位时着力打出的也是避暑胜地这张牌,而因为地处偏远大山,其他旅游设施和规划没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以至于除了避暑游就别无其他,自然也就造成了此地每年只能火爆3个月的境况。

  游客中心前停摆的大巴车

  记者发现,像陈安菊所在乡的情况并非特例,其实在国内很多景区都有所显现。

  在重庆某著名的旅游景区的游客中心,记者看到,停车场停满了运送游客的大巴车,粗略算下来,大概有100辆。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每年春季和夏季大概5个月的时间里,这里的100辆大巴车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总是不停地滚动开往景区的各个景点,间隔时间仅在5分钟左右,即便是这样的频率,等待上车的游客也会排起长队。

  据了解,春季和夏季是这个著名的旅游景区游客量达到最高峰值的时候,景区丰富独特的旅游景点、凉爽的气候和景区推出的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该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单单仅就这两季,游客量保守估计也会在150万人次左右。

  不过,当两季一过,该景区呈现出的情形则会发生颠覆性的转变。“秋冬两季接待的游客量不足春夏的1/20。”景区游客中心负责人说。

  在该景区游客中心开了5年大巴车的徐师傅对于这种“上半年火爆无比,下半年冷清异常”的景象习以为常。他告诉记者,夏天一过,游客中心这么多的大巴车,很多成了摆设,“下半年每天只有几辆大巴车发动”。

  虽然身处景区的工作人员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情形,但游客却对此颇有微词。从外地前来游玩的张先生就很无奈地表示,旺季时住宿吃饭价格涨得令人咋舌,甚至还差点未能订到房间。“但我打听了一下,夏天一过,很多饭店都会歇业,而住宿的价格会比现在低一半。”像张先生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很多游客表示:“有点游不起。”

  “冰火两重天”的困局

  一边是旅游景区的火爆与冷清形成强烈反差,一边游客疾呼游不起和没人游形成两极分化,记者注意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已经成为国内许多景区的常态。

  在国内几大知名的旅游论坛上,记者看到大量关于这种景象的评论,很多人的吐槽点也多集中在“旺季去,人太多,吃住贵;淡季去,费用低,但无趣味。”

  来自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罗教授说,“这种全年不均衡的发展对于景区的伤害还是很大的,所以,旅游业界呼吁均衡发展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不过,罗教授也表示,短时间内要改变这种现象是不现实的,毕竟国内多数景区还不具备均衡发展的实力。“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个景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冬日雪景,春、夏、秋三季找不到更加鲜明的特色资源,一味地去生硬人工制造,也会流失游客。”

  同时,也有旅游业界的专家谈道,不管是景区运营方,还是媒体和广告宣传阵营,都应该传递一个观念:四季游,不应该着力在某一个点上,多用心思去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而不仅仅停留在造景上,包括人文风貌、历史底蕴、美食风味、特色风物等,都应该纳入到旅游开发的范畴中去,进而可以增加旅游资源的丰富性,起到分流游客的效果,形成一个全年皆有游乐项目的局面。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除了听到呼吁景区均衡发展的声音之外,还听到另一种声音,那就是“希望游客能够建立健康的旅游心态”。一位旅行社的从业人员就告诉记者,他平时带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游客全年可以选择的旅游时间很多,但偏偏要选择旺季出游的原因是看到人家都在外游乐。“其实,这种心态不正确,旅游并不是为了扎堆儿和凑热闹,而是为了收获更佳的游乐体验,错峰旅行一方面可以让旅游更有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景区忽热忽冷的局面得到改变。”

  但是,要想真正破解景区“冰火两重天”的困局,要走的路还很长,想让景区不至于坐上跷跷板,首先还是需要景区自身力求改变。记者在采访陈安菊时,她和乡民就表达了很强烈的心愿:“如果景区不只有避暑游,其他几季都有游客前来吃住,我们也不用在打工城市和老家之间奔波,可以安心留在家里了。”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