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消费者轻松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才是市场竞争的王道。与其拼命砸钱去争一城一池、花样百出地去搞小恩小惠,不如下大气力打牢基础、做强技术、提升服务
“交行信用卡快捷支付满150减50”“建行龙支付满100减50”“招行一网通立减5元―99元不等”“翼支付满99随机减7元、17元、77元”……随着“无现金社会”的走近,传统商业银行纷纷发力移动支付,一些第三方支付的新面孔也是铆足了力气,已被支付宝、微信等霸占很久的移动支付市场狼烟四起。为了抢用户、夺回市场,银行等支付机构可谓倾尽全力、不惜重金。不少人为了抢到支付“红包”,手机里已经塞满了众多支付软件,以至于付钱时都不知道该选哪个,“以前网购只要比价就行,现在还需要考虑支付满多少减多少。”类似的抱怨真不少。
你搞一个支付满100减50元,我就来一个支付打五折;你送一个支付大礼包,我就给一个10倍积分好礼……支付机构如此大规模地烧钱,真有效果吗?从数据看,今年一季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中,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微信和QQ)两家共占据超过93%的份额,这个数字相比去年又有了小幅提升,而在此期间,两家并没有推出大规模“薅羊毛”活动,由此看来,这种烧钱抢客户的做法,至少短期内成效并不明显。
当然,作为正常市场竞争行为,银行等支付机构为消费者派发“红包”并无不妥;作为移动支付的后起者,付出一些成本和代价争用户也不失为一种经营策略。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砸钱买用户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在努力抢夺用户的同时,银行等支付机构也要检视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留住用户、站稳市场,千万别陷入钱花光后就被用户遗忘的窘境。
支付竞争要靠实惠,不能只想着坐地收钱。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信用产品免息甚至贴息提供支付服务的情况下,不少商业银行却还在旱涝保收地赚着信用卡年费、短信通知费。这样的信用卡,谁还愿长期留着?与其在办卡、支付环节施以小恩小惠,不如把该减免的费用先减免掉,这才是消费者最大的实惠,才是在移动支付行业长期竞争的基础。
支付竞争要靠便利,不能只顾着扩张地盘。这是一个各种新技术比拼的试验场,指纹支付、刷脸支付、声波支付都不算啥新鲜事了,无人值守商店甚至能在无声无息间划走你的钱。而反观很多银行的移动支付产品,还在靠输密码、插U盾甚至填写个人信息完成支付,加上时不时出现的验证失败、动态密码收不到、网络连不上等烦恼,用户体验怎么可能好起来?失去了便利性和创新性,花再多钱跑马圈地也是白搭,很快会被消费者抛在脑后。
支付竞争要靠应用,不能只忙着争夺用户。互联网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这话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没有丰富的产品应用,留得住用户的“人”,也留不住用户的“心”。从支付宝和微信的发展来看,用户增加与应用拓展总是相互促进的,没有淘宝庞大的市场规模,就没有支付宝今天的行业地位;没有微信朋友圈、抢红包的快速普及,也就没有微信支付巨大的使用需求。从最初的生活缴费、基金理财,到后来的消费贷款、芝麻信用,再到如今的挂号就诊、共享单车,支付宝凭借丰富的应用产品,不断增强用户黏性,让使用成了一种习惯。而很多银行的支付软件,除了完成基本的支付功能,再无用武之地,这样的支付产品要么会被打入冷宫,要么难逃被删除的命运。
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支付本是商业银行的四大基本功能之一,是银行的优势业务,但在移动支付条件下,互联网企业却凭借创新走在了前边。支付市场充分竞争,需求决定一切,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使用和交易要求,让消费者轻松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才是支付市场竞争的王道。对于银行等支付机构来说,与其拼命砸钱、花样百出地去争夺一城一池,不如下大气力打牢基础、做强技术、提升服务,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基础账户优势,努力在移动支付市场上亮出人无我有的高招绝招,赢回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31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