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称,7月27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官网挂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园3A景区建设规划方案征集比选公告》,旨在按照3A景区旅游规划要求,将学院打造成3A级景区。兴师重教之地究竟该不该成为景区,校园该不该成为游客穿梭的场所……一系列疑问被网友热议。
不少大学校园本来就是风景名胜,但刻意提出把校园打造成景区的大学,还是少之又少。这也是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此番引发舆论关注的重要原因。大学校园与景区的身份搭配,倒说不上有多么违和,只是当大学煞有介事地要把校园打造为景点,多多少少给人以一种另类之感。
该校位于以旅游闻名的都江堰市,据称校园环境确实不错,平时有些游客参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游客参观校园,这亦是大学开放性的一部分。以北大、清华这样的著名学府为例,虽然外人进校并非完全自由,但也只是在开放时间、方式上作一些限定,并没有把游客全部阻挡在外。就此来说,大学校园与景区确实很难作区分。可大学自身必须要找准定位,如清华大学就明确声明自己非旅游景点。这一点对大学来说很有必要,因为只有清楚和坚守自己的定位,方能真正做好最该做的。
外界暂且不知道,如果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成3A景区,是否会收门票?但这项行动的功利色彩不言而喻——要么是谋求具体的旅游创收,要么是着眼于无形的名声效应。大学不是不能“赚钱”,但“取财有道”很重要。谁来保证校园变身为景点,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权益?又如何保证旅游设施投资不会侵占公共财政下拨的教育经费?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么大一个事情,攸关在校学生利益,是否征求了学生的意见?他们愿意在一个游客穿梭的校园完成自己的学业吗?
有人会以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大学的校园内也有景点为理由,支持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把校园打造为景点。的确,大学没必要排斥游客,但要知道,同样是景点,性质可能完全不一样。比如湖南大学与岳麓山,两者本就有着无法切割的历史联系,并非后来者的刻意捆绑。何况,一些大学景点之所以能够吸引人,首先还是有大学本身名气和魅力的加持,游客观赏的也不纯粹是具体的景,而是对整所大学的观瞻(包括无形的气质)。反观这些刻意将校园打造为景点的大学,一者,学校本身缺乏专属的魅力与独特气质;二者,所谓的景点,也更多是人为生造,罕有人文历史背景,“旅游价值”严重存疑。所以,模仿起来也就大有东施效颦之意味。
大学风景好,有人参观,这未必不是好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把校园打造为景区。毕竟,大学作为独特的文化机构,其首要功能还是“教书育人”,而不是让人观赏。若管理者只是从游客的观赏中看到了“商机”,就有不务正业之嫌。校园内没有景点,不会影响到大学实现应有功能,但独剩风景,有景点却无“学”,终究是对一所大学最大的讽刺。
关涉大学的话题,总是很难绕开社会对于大学的期待,这个事件同样如此。在什么都可以商业化,都可以拿来变现的今天,人们还是怀着朴素的期待,希望大学能够专注于自身的本质角色,不去凑这个热闹。好的大学到底应该怎样,没有绝对的标准,但社会自然有一把灵敏的尺子。不管是处于什么样层次的学校,既然都冠有大学之名,就该有大学应有的样子。管理者在作出任何决策前,也该时刻自省:这是一所大学。